大明小公爺

第342章 相互算計,相互妥協


是韓王、沈王、遼王、寧王、齊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安王、秦王、慶王、肅王,讓他們統轄漠南諸衛所,東至遼海,西至酒泉,延袤萬里。

    塞王的權力很大,每個王府配備三個護衛指揮使司、二個圍子手所、一個儀衛司,約有萬餘人。除此之外,戰爭時期可以調動地方部隊,任命王府官吏。

    這些塞王參與了多次北征蒙元的行動,手裡的兵,都是百戰餘生的老兵,戰鬥力極其恐怖。

    這也就是朱允炆為什麼削藩的原因!

    朱棣想不想削藩,當然想!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他自己造反起家,當然會擔心其他藩王有樣學樣,哪一天氣不順了,舉兵造反!

    但朱棣可不是朱允炆那種菜鳥,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權,登基之初,立刻恢復被建文帝廢掉的周、代、齊、岷四個藩王的王位,以示好天下藩王,想讓諸藩王對朱棣失去警惕心。

    同時,朱棣將幫自己靖難的寧王,從大寧府改封到南昌府,打得旗號很簡單,關外苦寒。等寧王去了南昌封地,朱棣又以內地無外敵之患,收回了寧王朱權的兵權。

    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後來朱棣就不斷用這種方式,讓諸王內遷,削去了諸王的兵權,這個過程一直延續到宣德皇帝朱瞻基上台之後,才完成。

    李雲睿讓李景隆在朝堂上,明晃晃地說出,諸王靖邊的政策已經不合時宜,就是在挑撥朱棣和塞王的關係,至於能不能挑撥成功,李雲睿並不關心,能給朱棣添堵就可以了。


    誰說臣子不能算計皇帝的?

    自古以來,哪有什麼君臣相得?都是相互算計,相互妥協而已。

    《韓非子?飾邪》中有句話,「君臣異心,君以計畜臣,臣以計事君。君臣之交,計也!害身而利國,臣弗為也;害國而利臣,君不為也。臣之情,害身無利;君之情,害國無親。君臣也者,以計合者也。」

    這話的大致意思是,君臣之間各懷心思,君主想按自己的算計蓄養臣子,臣子則按照自己的規劃來侍奉君主。損害自己的利益讓國家得利,臣子不干;損害國家的利益讓臣子得利,君主不干。

    所以,君臣之間就會有博弈,尋找一個平衡點,不損害臣子的利益,不傷害國家的大計,大家彼此妥協。

    這就好比某些部門天天嚷著改革,但一直推行不下去一樣,為啥?要改革,就要動某些人的利益,反對的聲音就會此起彼伏,就會有各種使絆子、撩陰招,讓發起者難堪,打擊發起者的威信,改革就會不了了之。

    道理都是一樣的!

    皇帝也知道臣子們天天算計自己,但他改變不了這種狀況。

    以一人之智敵萬人之力,或許可為;但以一人之智敵萬人之智,基本上都被坑的很慘!皇帝就屬於以一人之智敵萬人之智。

    當然,皇帝有個優勢,臣子之間也是互不統屬,各自有各自的盤算,各自有各自的利益,也會相互拆台,也會相互攻訐,皇帝就可以居中協調,平衡朝局,根據自己的需要作出最優於國家的選擇。

    但有一個情況,會打破這種狀態,那就是臣子之間相互勾連,也就是所謂的結黨,一旦臣子之間達成一致,一起合夥坑皇帝,那麼皇帝就悲催了!因此歷朝歷代,皇帝們都對結黨抱有戒心,一旦發現,就是殺殺殺。測試廣告2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相關:    開天鴻蒙訣  彼岸花妖  從影視世界學習技能  重返1998  我有一個修仙世界  

同類最熱
搜"大明小公爺"
360搜"大明小公爺"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