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永泰縣的空軍第二轟炸中隊中隊長閆海根緊張地坐在指揮塔中,等待著上級的命令。
克孜勒戰役之後,中國陸航轟炸第一師和第二師進行了重新整編,兩個轟炸師進行了擴編,並且放棄了轟炸師的編制,而改為了轟炸中隊。全國建成八支轟炸中隊。其中第一轟炸中隊在北京,第二轟炸中隊駐紮在廣州,第三轟炸中隊駐紮在河南,第四轟炸中隊駐紮在瀋陽,第五轟炸中隊駐紮在海參崴,第六和第七轟炸中隊駐紮在西域迪化和龍城。為了應付日本第二艦隊的到來,第二第三轟炸中隊全部被調集到了福建,接受第10集團軍的指揮。說白了,儘管空間獨立成軍了,但總是脫離不開陸軍航空兵的作用。
但閆海根有信心在戰爭發生之後給空間正名,因為他手中掌握著大殺器。
火鳥1式燃燒穿甲彈,由國防軍第七兵工廠和第十五兵工廠聯合研發,重200公斤,內部裝有特種燃燒彈,由第七兵工廠研製的可以燃燒鋼鐵的材料——鋁熱劑。實際上鋁熱反應在1895年就被法國化學家戈爾施米特發明了,但是一直以來並不被人們重視,一直到克虜伯兵工廠將鋁熱反應用在冶金工業,人們才發現鋁熱劑是一種極好的焊接材料。
在克虜伯兵工廠因一戰失敗被迫關門之後,大量的工人逃到中國,成為中國的各個兵工廠的技術顧問,同時克虜伯家族的少爺也來到中國與中國人合作開辦兵工廠。第七兵工廠的一個普通焊接學徒跟隨在德國技師學習焊接的時候忽然想到,既然鋁熱劑可以產生如此的高溫,那麼能不能融化第七兵工廠為國防軍提供生產的裝甲外殼呢?
於是他做了幾次實驗,證明如果鋁熱劑足夠的話,民九坦克在鋁熱劑作用下會成為一灘鐵水——但是成本呢?燃燒掉一輛民九坦克的鋁熱劑的成本,足以製造出兩架坦克了。
儘管他的實驗失敗了,卻給了設計師一個拓展思路的空間,尤其是在王茂如提出燃燒彈在克孜勒戰役中對蘇俄軍隊的打擊之後,一個設計師忽然想到,能否將鋁熱劑放在魚雷上,燃燒艦船?
對中國威脅最大的,就是日本的世界第三的海軍了。
於是設計師向第七兵工廠督辦提出申請,製作鋁熱劑材料的魚雷。不過製作魚雷一向是馬尾的第十五兵工廠和上海的第十四兵工廠的活兒,兩個地方側重點不同,第十四兵工廠主要生產艦船,第十五兵工廠主要生產各種艦載武器。於是這才有了第七兵工廠與第十五兵工廠的合作開發,最終雙方認定,以鋁熱劑做材料製作出來的魚雷儘管威力強大,可問題是中國海軍太過弱小,魚雷艦沒有靠近日本海軍,全都被幹掉了。不過如果將其縮小,成為空軍轟炸機的炸彈的話,或許會出其不意。
空軍採購部門的負責人採購司司長歐陽鵬目光長遠,他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只知道埋頭研究飛機的學生了,尤其是飛機的作用被大大提升之後,他的目光不僅限於發展自己的飛機,他還時刻注意著飛機發展的方向問題。而在中國,因政府的大量投入,飛機製造業已經逐漸成為世界先進行列。但一直以來選在中國人頭上的日本海軍實在是大家的最大敵人,中國不怕日本陸軍,更不怕日本的陸軍航空兵了,唯獨害怕的是日本的海軍。
中國為什麼生產大飛機重型轟炸機,就是準備在中日交戰的時候,直接燒掉日本島,讓日本人切身感受到戰爭落在自己頭上時候的感覺,逼迫日本撤退——但如果能打敗日本海軍,誰會逼他們撤退呢。
當火鳥式燃燒彈計劃被第七兵工廠與第十五兵工廠送到歐陽鵬手中之後,他仔細閱讀了資料,並且親自前往上海與廈門兩地對火鳥式燃燒彈進行考察。最終定型為火鳥1式燃燒穿甲彈。
火鳥1式燃燒穿甲彈是專門為對付日本的艦船而生產的轟炸機炸彈,其重量為200kg,採用的是撞擊方式引爆方式,在炸彈的前端除了引爆裝置外另有鋁熱劑,可以在撞擊的瞬間產生3000度高溫劇烈燃燒裝甲,並將後半部分的烈性炸藥引爆。
但是其缺點非常明顯,它只能由最嫻熟的轟炸機飛行員以慣性的方式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