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自那日定下方略之後,兵部在姜尚書的領導下,對水軍船艦進行了修復,朝廷水師也在津沽訓練。根據訓練情況可見,朝廷水軍已經具備跨海運兵作戰之能。這些年,登州方向官民合作。劉刺史聯繫了地方漁民,商人,從他們那裡得到了東海洋流、四季風向等詳細情況,乃至於航海路線。兵部上下經過細緻確認,劉刺史得到的消息屬實。若在春季出兵,風險將降至最低。」
劉刺史?
李治想了想,說道:「可是青州刺史劉仁軌?」
陳青兕特地提他,就是有心讓劉仁軌露露臉。
海東的戰場,怎麼少得了他這位抗日英雄?
「正是他!」陳青兕在李治面前,也沒有隱瞞兩人關係,畢竟當初那一首《別劉大》,人盡皆知:「劉刺史才略,臣下了解。他多半通過細枝末節,琢磨出了一二,在這方面特別上心。」
李治並不懷疑,劉仁軌的能力是他所器重的,只不過在對方跟李義府之間,他選擇了李義府而已。
「正好,先禮後兵!」
許圉師提議道:「陛下可以先下一封國書,讓百濟將所有他們取得的新羅領土都還回來。一來,可以給他們一種我們不願動兵的假象,此外亦可作戰前調度,等待合適的出兵時間。」
新羅、百濟雙方交惡數十年,彼此領土歸屬錯綜複雜,誰都有道理。
百濟是不可能同意,歸還土地的。
李治並沒有立刻下令對百濟的戰事,而是暗中調度軍備物資。
一直清閒的兵部,也瞬間忙碌。
糧草、軍械、兵卒調動,將官安排都得過兵部的手。
不過陳青兕這些日子都混跡在檔案室里,各類檔案也記載了調度的情況。
陳青兕從中吸取了不少經驗,雖是第一次負責,卻並不生疏,一切安排,遊刃有餘。
在這緊張的氣氛中,如預料的一樣。
百濟國君扶餘義慈拒絕了李唐朝廷最後的「善意」,在顯慶七年二月,李治正式下令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水陸十萬討伐百濟,青州刺史劉仁軌負責後勤運輸工作。
領命之後的蘇定方從膠東半島的成山渡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抵達熊津江口。
蘇定方搶灘登陸,依山列陣,一戰破熊津江口,殺敵三千,七萬唐軍步卒順利登岸。
到了這時,百濟援軍才姍姍來遲。
蘇定方率步、騎兵沖陣,劉伯英水師配合,夾江並進,一戰擊垮百濟援兵。
蘇定方留水軍駐紮熊津江口,親率大軍長驅直入,直搗百濟都城泗沘。
百濟國君扶餘義慈大駭,舉全國之兵來戰,蘇定方一戰殲敵兩萬,兵困泗沘城。
百濟國君扶餘義慈歸降
從出兵,到滅國,耗時兩月半。
長安,皇宮!
李治看著凱旋的戰報,昂首大笑,笑聲中滿是暢快之意。
陳青兕在下首頁不知道說些什麼。
是大唐太強?還是蘇定方太強?或者百濟太弱?
這完全就是摧枯拉朽嘛!
不過看著洋洋自得的李治,陳青兕還是決定要及時澆一盆冷水。
「陛下,臣以為,現下如此高興,為時尚早。」
李治愕然道:「這是為何?」
陳青兕道:「百濟懸於海外,攻之容易,長守卻難。我朝首次接管此地,不知民生,不曉國情,甚至不知語言,久必為患。這留守之人除了需要精通軍略之外,還得善於安撫民心的良臣安撫當地百姓,以收民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掌控此地。」
在他的印象中,唐軍在百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