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洛-陽城的百姓,隨著秦浩這驚堂木的拍下,隋唐英雄傳五個大字一說,霎時間全都沸騰了。
論水平,隋唐演義當然遠不能跟三國演義相提並論,但代入感上強一萬倍啊!隨著秦浩口中娓娓道來從楊堅時代開始講述,有些上了年紀的人甚至還能清晰的記住楊堅的音容笑貌,各個都聽得聚精會神,如痴如醉。
而士子們則完全是另外一番想法了,比如杜縣令,秦浩的每一個字聽在耳朵里都仿佛是炸裂一般,冷汗嘩嘩地往地下掉,不大會的功夫竟然都開始打擺子了。
別的不說,一個妄議朝政的罪名怕是免不了的了。
雖說貞觀年間的言路比較開明,很有幾分言論自由的意思,比如後世著名的綠帽子案,高陽公主通姦辯機和尚,李世民拼命去捂蓋子也沒蓋住,結果不到一天的時間街頭巷尾的就全都知道了,也沒看他惱羞成怒砍了誰,但特麼秦浩現在講的可是國之根本啊!
歷朝歷代,都講究個正朔,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記錄過降生時不弱於耶穌基督的天地異象,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所開創的這個朝代是順天應民的,此時大唐開國滿打滿算也就十年而已,官修正史都還沒有蓋棺定論,又豈是你這黃口小兒可以妄加評論的麼?
當然,以杜縣令對秦浩的了解,這小子並不是什麼妄人,十之八九是要拍馬屁的,可是這種國本大事上你有資格拍馬屁麼?修前朝史,這是宰相的任務啊!
焦躁著聽了半天,終於確定,秦浩的屁股起碼坐的很正,開篇首先就對楊廣不遺餘力的抹黑,短短几章的描寫就把這人描寫的跟狗屎一樣了。
老百姓不明就裡,但天下人誰沒受過楊廣的荼毒,況且畢竟亡國之君麼,居然毫不懷疑秦浩說的這些的真實性,而且感同身受是如此的強烈,紛紛對這已經故去的末代帝王咬牙切齒。
「看來這小子是想拍聖人的馬屁了。」
杜大人的師爺笑道:「如今關中起了蝗災,災民流離失所者不計其數,百姓對聖人頗有不恭言辭,這小子在這個時候講這個,恐怕是早就設計好了的,杜大人不必過於憂慮,這小子年紀雖小卻比猴子還精,絕不會去觸碰聖人的逆鱗的,若能重聞聖人當年爭雄天下的無敵英姿,我還真是挺期待的,聽到現在,感覺又是一不弱於三國演義的鴻篇巨著啊。」
杜縣令苦笑道:「是,這小子這點分寸應該還是有的,只是我擔心,這隋唐真要是像三國一樣精彩,就算聖人不會降罪,也確實可以安撫住這些災民,但這滿朝文武,怕是再也容不下他了。」
杜大人這麼一說,師爺也立刻反應過來了,暗道了一聲不好。
秦浩想靠說書來給聖人拍馬屁,這個想法雖然危險,但只要掌握的好應該還是會成功的,尤其是有利於在災民中減少那些作死的流言蜚語,往大了說甚至是大利於社稷安危的,蝗蟲雖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這動搖的天下人心,往小了說,若能減少災民對朝廷尤其是聖人本人的怨念,對他們二人穩定日益龐大的災民也是有利的。
可是這樣一來,怕是滿朝文武他全都要一股腦的給坑了,一本三國演義,老百姓最喜歡的是誰?義薄雲天的關雲長啊!論戰績他不如趙雲,論智慧他不如諸葛,論武力也不如呂布,可為啥他的人氣最高?忠義啊!
呂布被人罵做三姓家奴,無非是因為他先投丁原後投董卓,最後投了王允之後又自立,反覆無常認賊作父,十足十的真小人。
可要是把呂布的事放在隋唐。。。。。滿朝文武,有一個算一個,幾乎換過的主子都比呂布多啊。
比如秦瓊,先跟隋,後跟李密,再跟王世充,最後才投了李唐,其他人當朝重臣基本上跟他也是半斤八兩,彼此之間大哥莫笑二哥,就連魏徵也是如此,先後跟過元寶藏,李密,王世充,中間還有段時間在竇建德手底下做過事,嗯。。。。要是按照三國演義中關於忠義的尺度去要求的話,滿朝文武就是一屋子人渣啊!這不是作死麼。
杜縣令也是個愛才之人,實在不忍心秦浩就此惹下滔天的殺身之禍,一時間心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