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個波達雷里奧斯,馬其頓的皇帝。一筆閣 www.yibige.com竟然自己送上門來,我就是要打敗他。再說他走了,羅馬不就空虛了麼。天助我也!」泰拉尼斯
「將軍,馬其頓皇帝成功登陸,現已占據亞歷山大城。我們等於夾在了敵軍中間。不如撤退至孟菲斯尼羅河畔,再做考慮。」
「不!你這提議愚蠢至極,他的弟弟西斯現在被我攥在手裡,行將被捏死。我現在撤軍不是放了這部分有生力量麼?那樣只會壯大敵人隊伍。
相反,倘若我不撤去包圍圈,就站在利比亞的土地上更主動。我可以為所欲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你看看,我掌心握著西斯的部隊,手背合攏便拳打波達雷里奧斯。讓我只手就可對抗馬其頓。」
所以泰拉尼斯決定分兵作戰。兵力雄厚的本都軍隊給了他這樣的底氣,那麼戰局的勝負就決定於一場核心戰鬥。
波達雷里奧斯占領城後,對居民宣布,他們已成為馬其頓的公民,可以依舊按照原來的民族習俗繼續生活,皇帝表示尊重當地文化。他還講到曾經亞歷山大也和平的統治過這裡。淡淡地闡明了他的立場後,只為這裡留下一位總督和十幾名衛兵,就帶領全軍撲向泰拉尼斯的十萬精銳軍團。
其實這一地區的本都軍隊超過了二十五萬。泰拉尼斯留下五萬人繼續圍城,親自領兵二十萬去尋找馬其頓主力。戰場幾乎肯定會在平坦無遮無攔的沙漠上,交戰雙方的兵力兵種也互相知道。關鍵性戰役來臨!
馬其頓皇帝波達雷里奧斯在行軍途中構思了一套戰法,並決定運用。他設想把軍隊等份分為三份,左軍是他率領的矩陣——皇帝禁軍(由童貞營擔任護駕衛隊),右軍是由卡拉馬赫指揮的馬其頓第九軍團,中軍由希臘軍和羅馬軍組成,將軍為希波特圖拉德。左中右三位一體,兵力大體相當,實力左軍最強,右軍次強,開戰後他們會獨立完成各自預設的作戰任務,內在協作性為同時向心形成合力。
此外,他做了一些大膽的全新武器配置,把所有石弩、弩炮、蠍弩集中在中路最前端,跟著是阿格瑞安重裝標槍兵和精銳弓箭手,這些火力部隊組織在一起,集火阻擊,射程彌補(火力輸出原則,冒險用法),使得長手攻擊效率達到最大化。左右軍則平分配給神機營,用以弓矢支援作戰。
三軍都由步馬弓兵種組成,不過各軍側重不同。矩陣步騎平分,第九軍步協騎,中軍步兵重陣抗打擊能力高。且三軍使用完全相同的馬其頓軍旗、帥旗,遠看分不出皇帝在哪一部分。
本都的陣型沒有過多變化,戰車、重甲騎兵衝鋒,標槍兵配合銅盾精銳方陣跟進,兩翼是本都重騎兵(重型標槍騎)和丘陵兵,後排線上是預備役的東方步兵。石弩放在最後。(這是保護攻城器原則,常規用法。)
即使互相實力清楚,但決戰前大家並不知道對方會以多少兵力,什麼形式出現在眼前。只能設想預測,構思方案。
決戰開始得異常平凡,兩軍相遇,進入戰場。馬其頓七萬對陣本都二十萬。
波達雷里奧斯一聲令下,三軍開始按照預先定好的模式擺開。中軍最靠前,左右軍分裂出陣,待時前進。所有弩機就位。馬其頓全軍進入暫時靜默。
本都軍隊一如既往地向前推進,為了儘快到達騎兵有效衝鋒距離。泰拉尼斯在中軍嘲笑波達雷里奧斯分兵嚴重,中路虛空。
「直到敵軍前半部分進入射程。」測算官仔細判斷著敵人的距離,按照長官預先告訴他的戰機。
「預備,放!」
伴隨指令下達,十七架石弩同時拋出火彈。在空中劃著火光砸中敵軍。
「嘭!」「啊~」炮火在本都軍中炸開朵朵金花,測算距離正好,工程兵對本都精銳的方陣兵造成範圍殺傷。也有打中馬車和騎兵的。
「把石弩調上來還擊,讓騎兵和戰車先踏平對面那些火炮。平地上是我騎兵、戰車的天下。」
本都鐵甲機動力量開始第一波衝擊。馬其頓左右兩軍開始前進一段距離,整個陣型類似於「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