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干~」
「干~」
「干~」
主座朱純臣,接下來是徐希皋和張維賢,依次坐著的是豐城侯李承祚、成山侯陳國柱、安遠侯柳祚昌、恭順侯吳汝蔭、寧陽伯陳光裕、安鄉伯張世恩、遂安伯陳瑋、廣寧伯劉嗣爵、陽武侯薛濂、保定伯梁世勛,基本都是靖難之役的功臣。
觥籌交錯,好不熱鬧。
堂外的庭院裡擺了十多桌,同樣是氣氛熱烈。
「僅一日,糧價翻番,依我看,五倍可期。」
「不可能,今日沒人彈劾,明日必有人囉嗦,但是糧食緊缺,兩倍保底。」
「是啊,京城八成糧食都在我等手裡,說缺糧,那就一定缺糧,低於兩倍,絕無出售可能。」
李守錡聽著眾人議論,只覺得滿嘴苦澀,全無發財的喜悅。
別看這群人高談闊論,但是一百五十餘年下來,已經不知道換了多少姓氏,唯有大堂里的諸人不變。
爵位才是根本啊。
現如今,他就指望著幾個進了京營的兒子能把爵位重新掙回來,好重新回到大堂里去。
那裡才是富貴的保障。
不得不說,老朱家還是講信用的,只要不造反不犯罪能生兒子,勛貴真的是與國同休。
就是工資有些低。
當然,大明朝上下的工資普遍低。
工資不夠花怎麼辦?
搞兼職啊。
他們不是五軍都督府就是京營任職,手底下大把的精壯漢子可用。
操練?
不存在的。
拉出去包工程。
工程總是有限的,沒活了怎麼辦?
拉出去種田。
地主家把田租給佃戶還要分成,僱傭長短工要給工錢飯食,他們全無這樣的煩惱。
國家的兵,管吃管住有軍餉,零成本。
賺麻了。
田越來越多,糧食越來越多,靠攏過來的大小地主越來越多。
朝廷倉庫里的糧食當然是最多的,但是這些糧食各有去處,能夠進入市場的也會經過他們的手。
不知不覺,這群人就壟斷了京畿地區的糧食市場。
所以李守錡能夠交出去三十萬,徐希皋捏著鼻子認了十萬呢。
只要爵位在,收益永遠不會斷。
當然,五軍都督府只剩下個名頭,他們失去了免費勞動力,也在尋求轉型。
轉型是以後的,大賺一筆就在眼前,當然先把銀子摟進地窖再說。
就在李守錡惆悵時,一人匆匆進來。
李守錡認識,乃是京倉實際管理人、戶部主事查文。
查文看都不看外庭百餘人一眼,徑直進了內堂,找到了朱純臣,說道:「成國公,畢自嚴鬆口了,京倉二十五石糧食,全部出給我們。」
「哈哈哈,我就說,天下哪有不貪錢的官兒,好,這事辦的不錯。」朱純臣很痛快。
「國公,只是他要二兩二一石,並且要現錢,讓今晚送過去……」
「操,真踏馬黑,平常一兩銀子不到,他倒好,居然想吃大頭!」張維賢氣壞了。
「這樣一來,豈非白忙?」徐希皋同樣不滿。
京城六十萬口,一個月三十萬石糧食,十一月初到二月底四個月,總計一百二十萬石。
按照他們估計,前期把糧價頂到四五倍,等朝廷干涉,降到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