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允炆的親手推動下,大明商業改革開始如火如荼的展開,在這種情況下,朱允炆又跑到了五軍府。
「全國剿匪?」
徐輝祖對朱允炆這個提議明顯一愣。
「對,剿匪!」
朱允炆點點頭,「剿匪的目的就是最大化保障商人的利益,商人行商過程中難免碰到劫匪,這群劫匪收保護費,又不交給國家,不剿滅他們留著幹什麼?」
大明有沒有山匪路霸?
有,還很多。
不要覺得盛世就沒有土匪,在古代,再如何恢弘的盛世,土匪都多如牛毛。
土匪哪來的?
要麼是活不下去要麼是想著不勞而獲撈偏門,這兩種人在古代還是很多的。
哪裡遭了災,就難免出現賣地賣身,做地主家的佃農下人,都是七尺男兒,心氣高。做不得幾天就偷摸跑了出去,身上又沒錢,加上是逃奴,被官府緝拿,只有兩條路走,要麼參軍、要麼落草。
前者占了絕大多數,後者自然也有。
而且這年頭青皮無賴也不少,有時候喝醉了生事起釁,打起架來沒個輕重,不是致殘就是致死,那被官府抓到就要殺頭,沒辦法只能落草。
冷兵器時代,落了寇,只要跑得快,往大山叢林、偏僻鄉村里一鑽,地方府縣想要剿滅的難度是極大的。
一個縣,三班衙役加一起才一兩百人,想要剿滅一個三四十人的土匪團伙都難度不小,地方又沒資格調動衛所,因此,只能裝睜眼瞎,不聞不問了。
這些土匪路霸流竄不定,主要的收入來源,要麼是劫掠鄉村,要麼就是劫掠商隊了。
碰到有鏢局保鏢的商隊,那也要留下一筆買路財來,這算是每個大商人都習以為常的日常開銷之一。
「朕召通政司問過了,除了京城腳下的南直隸,幾乎天下各處都有山匪,以河北、山東為最多,朕決意來一次大規模的清剿。」
徐輝祖想了想,也覺得這事不錯,倒不是打擊匪霸能抄多少錢,主要還是可以通過這次行動鍛煉一下地方的軍衛所,提高一下實戰能力。
「地方軍衛所在冊的軍籍,有大概一百八十萬人。」
徐輝祖報出了一個龐大的數字,「除了漠南衛不動,山東、北直隸、山西的軍衛所最多,南方江西、湖廣其次,福建、兩廣就最少。但浙江、福建又是最富庶的地方,也是匪患最重的兩省,要不要調京營南下?」
朱允炆搖了搖頭,「沒那個必要了,各省衛所就地清繳,閩浙,自北方調軍戶過去。」
剿匪罷了,動京營?
這不是大炮打蚊子嗎?
「軍戶所日後就專司地方治安和剿匪,讓他們多增加點經驗。」
徐輝祖心裡馬上明白過來,朱允炆這指定又是要出什麼么蛾子了。
這不是廢話嗎,不出么蛾子的皇帝會是一個好的穿越客?
這群衛所兵,朱允炆打算以後都改成地方武警類似的兵,正規軍還是要以募兵制為主,明初衛所的兵,戰鬥力確實不低,但終究不是職業軍人,每天種地的時間占去了大半,像農民多過像兵。
而且再過幾十年,軍戶大規模繁衍,便開始腐敗,大量侵占國有田,變公為私,戰鬥力下降的就更加嚴重了,朱允炆得提前給他們安排好後路。
「剿匪的工作,就以卿為首,統籌五府,提調全國吧。」
朱允炆點了徐輝祖的將,「朕的要求只有一點,能抓活的儘量以招降為主,抓不到,再殺!但是招降不代表朕就寬赦了他們此前的罪責,告訴他們,願意投降的,死罪免了,視曾經的罪孽,處以五到十五年的勞動改造。」
「勞動改造?」
皇帝嘴裡的新鮮詞彙層出不窮,好在徐輝祖只是一愣神,就大概咂摸透了字面意思,「陛下是指,送到工部去?」
朱允炆便點了點頭。
「沒了山匪路霸,商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