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縣城靠近睢水河岸邊,引睢水河入護城河。七國之亂時,劉武率兵抵禦吳楚聯軍死守梁都睢陽(今河南商丘),拱衛了國都長安。這裡既是豫東門戶,也是揮兵西進或北上的第一顆釘子。
這裡土地平曠而肥沃,降雨量適中,灌溉方便,物產豐饒,乃豫東重鎮。望著巍峨高大的城牆,封雷的心情陰晦。
高敬宗似乎並沒有考慮睢縣城能否攻下的問題,他命人在睢縣城西南方的睢河岸邊,伐木栽樁,建了一個小型軍塞,內有十八個軍帳,安排軍士輪流巡夜。
高敬宗所部二十餘萬軍民,能讀會寫的人,除重要將領,有一個算一個,不過抽出三百二十七名「讀書人」。這三百二十七名讀書人中,年齡最大的已過六旬,年齡最小的不過十三歲。高敬宗無奈,只好抱著矮子裡面拔高個的態度,命三百二十七名讀書人,分別進入十八座大帳中參加科舉考試。
破壞並不難,征服亦不難,天下至難的是建設,是文明。匈奴王阿提拉、蒙古西征軍,他們在歐洲人心目中只不過是「」而已,人們畏懼他就像畏懼野獸,但絕對沒有人會尊敬、欽佩一隻窮凶極惡的獸類。
在華夏的歷史上,五胡亂華也好,女真、蒙古入侵也罷,他們都是採取了野蠻粗暴的方式,妄圖征服華夏,然而他們的屠刀雖然屠戮數千萬華夏百姓,卻依然沒有徹底征服華夏。然而滿清不同,他們採取軟硬兩種手段,以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令,強制華夏易俗改制,從文明上入手,於是,華夏民族徹底悲劇了,二百多年圈養,不僅成功閹割掉了華夏民族的血性,而且成功培育出了一大批腦殘粉。
高敬宗是一個站在歷史肩膀上的巨人,他充分認識到建立文明秩序的重要性。如果李自成不是採取野蠻而粗暴的破壞手段,而是建立一套全新的政治體系,哪怕李自成在山海關大敗,依舊有固守中原的機會。
然而李自成和其他農民起義領袖一樣,因為其狹隘的格局,短淺的戰略目光,失敗是必然的。事實上此時的高敬宗雖然連戰連捷,軍隊和地盤瘋狂擴張,事實上卻仍是一支「流寇」式的軍隊,只要經歷一次失敗,哪怕是小小的失敗,這支軍隊就會煙消雲散。
昇平三年九月十六日,高敬宗在睢縣城南的第一次科舉考試正式拉開帷幕。高敬宗並沒有在考場蹲守,而是來到剛剛組建的將作營中。此時擁有各類手藝的匠人六千餘人加入將作監,而目前將作監工作的重中之中,就是快速修復酇縣戰場上繳獲的殘破甲冑和兵刃。
因為高敬宗的北府兵騎兵是短板,所以高敬宗並沒有打算組建燕國的甲騎具裝,而是打算效仿唐軍,建立一支重裝陌刀軍。陌刀與斬馬劍相較而言,陌刀不僅威力更大,而且比斬馬劍更加堅固。
復原陌刀其實並不難,難點就是如何把陌刀打造得像唐代陌刀一樣堅固而鋒利。高敬宗其實不懂如何打造兵刃,但是他卻懂冶金。也懂熱處理。所謂的熱處理,就是是金屬材料加工時的一道工藝。簡單說就是把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並保持一段時間,隨後浸入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民間鐵匠鋪鍛制各種鐵器之後,要把發紅的鐵器迅速浸入水中進行冷卻,這就是淬火的一種方式。
淬火和回火、退火、正火等加工工藝,統稱為熱處理工藝,是用於提高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通過精確控制熱處理工藝中的介質、溫度、時間等因素,能夠使材料的韌性、強度、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等達到指定的要求,這其中的學問可謂是深不可測。
從酇縣戰場上繳獲的具裝(馬甲)和破甲的鎧甲以及各種殘破的兵刃,全部都高敬宗一股腦的送到將作監的械坊。
此時將作監械坊大營中,已經建立近百座鐵匠爐。高敬宗指將陌刀的圖紙送給眾鐵匠,先把這些鋼鐵回爐重鑄,當已經半融化的鋼鐵,經過鐵匠鍛打,陌刀已經成型。通常鐵匠都是採取直接浸入冷水中冷卻的方式進行淬火,這種方式不是錯誤的,然而卻很是局限。
「慢!」高敬宗看著一個莫約五旬的鐵匠正欲把陌刀浸入水中,便及時出聲打斷道:「不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