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書,太祖皇帝本紀

第二百五十四章:大楚的教育-科舉體系(下)


    武科、即武科舉。

    始創於武周年間,迄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

    宋朝雖然重文抑武,但武科舉一樣設立,只不過宋朝的武科舉是武皮文骨。

    參加武科要先考文化知識、軍事理論,這些過關之後才能參加武藝的考核。

    所以說,宋朝的武科舉不夠純粹。

    說是選武將,但參加科舉的並不多,有時候甚至出現無人參考或參考者無一錄選的情況。

    皇帝礙於面子,往往會從文科中挑幾個進士,名義上是棄文從武實際上就是走個過場,然後幾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學子搖身一變成了勇冠三軍的武狀元。

    真,謎之操作。

    而現在駱永勝計劃舉辦的武科,則是純粹的武科。

    「術業有專攻,文就是文,武就是武,大楚,絕不允許出現文臣領兵、武將養老的情況,孤也不會允許外行領導內行的事情出現。」

    駱永勝高坐首位侃侃而談,將自己的計劃通盤講解出來。

    「文科大家都知道是個什麼樣,詩書傳家的士族或者寒門子弟,打小攻讀詩禮,長大參加科舉,從而出仕為官,治理國家地方。

    但是呢,這種取材很單一也有很多不妥,孤向來不喜,所以才有了《楚典》,有了替代科舉而出的大楚國考。

    將來呢,孤的打算是將讀書這種家庭式教育改成公有制教育,由朝廷出面收納學生,普及教育。不過這一點你們不用多操心,跟你們也沒關係,咱們現在只說武科。

    武科就是孤效仿文科,準備進行大範圍推廣的教育體系,從四五歲的稚童一直要到十幾歲的小伙子通通含括進來。

    他們自幼就要在學校里習武強身,稍微大點還要會識字讀書,和同學一起研讀兵書、學習兵法、精通陣略,到了大時,優等者拜將賜金,劣者入伍當兵或者改行做武師,我大楚朝廷的武校、軍校開到哪,他們就到哪裡當老師,為我大楚,教育出一批又一批的軍事後備力量。


    自古文武皆有爭,或武勝而文弱,則莽夫亂政,篡權謀國,或文勝而武弱,國家積弱屢遭侵犯,現在孤要兩手一起抓。

    文不能斷,文斷則文明斷。

    武也不能斷,武斷則脊樑斷。

    武科籌備之事勢不容緩,今日召諸位來,一是孤通報此事,二一個便是詢問諸位,可有什麼想法建議,今日借著這個機會都盡可以提出來,咱們大家一道完善斧正,儘快落實推行。」

    大家之前都很高興,也都很振奮,因為駱永勝要籌辦武科的事是在釋放一個信號,一個讓大傢伙可以安心的信號。

    那就是即使大楚統一天下,也不會像趙宋那般重文抑武。

    前幾天哥幾個在一起喝酒,可沒少嘀咕這種事。

    眼瞅著海清河晏,大王廓清帝宇,會不會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會不會也跟著劉邦那般,狡兔死走狗烹呢?

    畢竟,大家可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勛,怎麼看都是不穩定因素。

    五代武將篡位的次數太多了,大家心裡可都沒底。

    實在不行,就只能盼著駱永勝也來次杯酒釋兵權,大家放下刀槍回老家種地也算是件好事。

    如今駱永勝的一番話算是安了大傢伙的心。

    新朝成立之後,駱永勝不僅不會壓制武將,甚至還打算給武將助助威風添添勢。

    搭建系統化的武將教育體系,保證國家軍事力量的傳承有序,不出現文臣領兵、武將養老的情況,可不就能最大程度保證武將的立身之本。

    若是將來文臣發橫欺負武將,後者也能召集一大幫子同窗故友和丫的干。

    看著興高采烈的一大幫子武勛,駱永勝微微蹙了一下眉頭,趕忙開口潑上一盆冷水。

    「開心歸開心,可不准得意忘形,尤其是孤要強調一點,孤保證不會讓文臣對你們指手畫腳,但同樣,你們中的誰要是讓孤知道,企圖或者膽敢用刀來對



第二百五十四章:大楚的教育-科舉體系(下)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相關:  日月永在  大明太師  首輔    魔武靈合  我有一座隨身農場  快穿之我當鹹魚的那些年  鷹視狼顧  

同類最熱
搜"楚書,太祖皇帝本紀"
360搜"楚書,太祖皇帝本紀"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