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由神話傳說,人文風俗,結合儒釋道三教,以歷史人物家國情懷為背景創作的群像文,讀者老爺們細心品讀,喜歡的請您收藏推薦,點點紅?,謝謝!)
臘月初八,打赤鬼。
拂曉時分,小鎮名為伏魔鎮的僻靜地方,三聲司鳴,有位模樣俊秀的少年翻身下床,許是昨夜睡得晚,少年起床就哈欠連天。
此時,他正按照當地習俗,嚼著丫鬟事先準備好的冰塊。據說這一天的冰吃了以後,在這一年裡都不會肚子疼。
少年姓李,名修遠,爹娘早逝。
然而修遠,取修緣之意的名字,是個算命先生給起的,少年原本也是不信這些的。
只見少年身穿灰色長衫,腳穿棉布鞋,眯著眼睛,身子歪歪斜斜的來到堂屋。一手持桃枝,一手持竹香,對著寫有「天地君親師」的木牌神色肅穆,嘴裡念念有詞,「天不連二,地不離土,君不開口,親不閉目,師不齊肩,位要端固。」
這是小鎮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臘八當日祭祀神祇。
灰衣少年將竹香插進香爐,吹滅蠟燭走出了堂屋,安靜的坐在院內的台階之上,他雙手托腮仰望天空,天邊微微亮,點點繁星若隱若現,少年有些迷茫
許久,天邊泛起一抹霞紅,少年眼中的渾濁之氣才逐漸消散。
他站起身,從屋內端起昨夜熬好的赤豆粥,來到自家院子前的岔路,將一早就準備好的赤豆粥傾倒在路口,這是小鎮一個不成文的習俗,李修遠也便有樣學著做。
灰衣少年半蹲著,輕聲念叨,「爹娘,兒子想你們了,今天臘八節,我昨兒就提前熬了赤豆粥,打算和茯苓丫頭去學塾那邊施粥,先過來祭拜您二老。」
看著地上正冒著熱氣的赤豆粥,李修遠依稀記得母親去世前的叮囑,讓他多行善、結善果。
也是臘月初八,五歲的李修遠生了場大病,當時是被一個上門化緣的白衣僧人治好了,從那之後少年的母親便開始信佛念佛。
做完這一切,準備回屋。李修遠隨手撿起一塊石頭,還是不舍的回頭看了看,生怕地上的熱粥便宜了汪家的那條大黃狗。
相傳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都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小孩,本朝人們普遍都相信鬼怪神祇,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
而小鎮的人們認為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豆,便流傳「赤豆打鬼」的習俗。
昨兒少年和自家丫鬟,提前準備了赤豆粥,心想臘八當天施粥以祛疫迎祥。
灰衣少年原先是個識字的讀書人,也想考個秀才舉人,能在鎮上博個名聲,好讓那個整日在外鄉忙碌的父親多瞧上幾眼,可事事豈能盡如人意呢!
父母的離去,沒過幾年便家道中落,這讓性格多變的李修遠開始失去自我。
自認為在鎮上讀過幾年私塾,便自稱秀才,自此小鎮上便有了個自稱李秀才的少年。可笑的是他從來沒有出過小鎮,也沒有參加鄉試。
「李秀才啊!咱能不能別墨跡了,你不是愛顯擺你那秀才的闊綽嗎?今天倒是個好機會,鎮上幾家大戶都在書院那邊,我可告訴你,去晚了可沒好地方了。」
只見屋外等候的小丫頭,像是不耐煩的樣子,雙手叉腰撅著嘴。
「遇事不要急躁,都和你說了多少遍了,沒看到本秀才在給水缸的鯉魚換水嗎?」少年對自家丫鬟催促也不惱怒,此刻,不慌不忙的正在擺弄昨天從鎮北桃花潭帶回來的一條鯉魚,金燦燦的,很是喜慶。
伏魔鎮是個不大不小的小鎮,四百多戶人家,離大淵王朝的都城也有個萬里行程,平日進鎮的外鄉人除了買一些木雕物件,也會挑選一些天資聰慧的孩子帶出小鎮。
後來這些出鎮的孩子,也有回來過幾次,可每次回來時的出手闊綽,讓李修遠羨慕不已,更別說身上穿的錦衣華服。
可惜少年有夢正當時,也只能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