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勝見南宮野離去,自己也暗自推算了一番,也知道已經過了三十三路大軍討伐,心中也暗自驚喜了片刻,略一思索,次日早朝,命人備了車馬進了宮,面奏唐王李治道:「陛下,臣奉師命下山佐唐,如今已有七百五十六年,經過三十三路大軍討伐,如今天下大勢所趨,臣請出兵討伐偽宋,望陛下恩准。」李治大喜,道:「如此朕就發大軍征討之。以丞相為元戎,可乎?」
「陛下,臣有本奏!」眾人識之乃是陳松剛只聽他奏道:「古之名將出征必登壇拜將,祭祀諸天聖人與山川五嶽之神,皇天后土之神等四方神靈,如此方顯正義之師,明君風範。」李治點頭道:「卿言甚是,既然如此,卿可選址建壇,再命欽天監選取吉時,朕親往之。」陳松剛連忙領命前往,在長安城十里外建壇。
壇以白玉為材,高三十三丈取象三才,寬二百十四丈比類二十四節氣,壇之中列二百五十人,身著黃裳,各執黃幡豹尾鐵鉞等件,取象五行之中央戍己土以為勾陳之象;壇之東列二百五十人身著青衣手執青旗按東方甲乙木以為青龍之狀;壇之南列二百五十人,通身穿赤衣戴赤巾,執赤幡,取象南方丙丁火以為朱雀之形;壇之西列二百五十人著白衣白巾,手執白幡,取象北方庚辛金以為白虎之意;壇之北列二百五十人,穿黑衣黑裳,手執黑幡,取象北方壬癸水以為玄武之位。壇有三層各具祭器祝文。周圍執五色雜篩者三千六百五十人分列三百六十五度。
雜端之外列七百二十人,俱皆強壯高大,各執劍戟。以應七十二煞。
壇之下左右列文臣武將,五嶽三山的修士。中間築黃金通道,直至上壇下,壇四方各立一面鎮靜牌,牌下列二百名牙將值守若有喧譁或掉隊者立時拿人。並有一員大將執御製法杖把守通道口。
非止一日,壇建造完畢。
陳松剛前往交旨,李治又命欽天監勘查良辰吉日,並飛傳整個地仙界。三月十五日,吉時剛到只聽三聲炮響,接著鼓樂齊鳴香風瀰漫,氤氳四起,龍鳳繞壇飛舞,龍吟鳳鳴。眾仙正在吃驚之時,空中一聲大響,衝出四隻怪物來。分在金壇四周,卻是天地四獸,按東西南北站立。人截玄三教修士將領俱在壇下聽命。無數士卒拱衛金壇四周。李治與東方勝在導引官指引下登至第一層壇上。東方勝面北背南而立,李治站東向西而立,太史官禱告祝文:「大唐七百五十六年,唐王昭告於五嶽四瀆名山大川之神曰:嗚呼天生眾庶。俾牧司之。牧司不善,厥罪於誰?宋政暴虐荼毒黔黎,大逆罔辭。臣治不忍特建義旗,拜勝為元戎,救民立基,唯神其翼,鑒茲在茲尚饗!」太史官讀罷祝文,谷雪峰雙手捧出一副弓箭躬身獻與東方勝說道:「唐王有命:賜爾弓矢,專司征伐。」東方勝跪拜而受之,左弓右箭分授左右牙將捧持,東方勝仍台中而立。
又片刻導引官又帶李治與東方勝登上第二層壇,李治東面向西而立,東方勝仍南面向北站定。太史官朗聲宣讀祝文:「大唐七百五十六年,唐王昭告於日月星辰風雨雷電暨歷代聖帝明王之神曰:唯神知興衰、識成敗、達治亂、明去趨。天數雖有定然而歸於德,宋室暴虐故神絕其祀。為人主者欲解倒懸之危,須仗濟世之才,職專征伐莫如東方勝。帝業賴以匡輔,黎庶盼其拯救,故三軍之所託權以裁之衡以度之。
翼竭誠唯享昭告於斯尚饗。」太史官讀罷祝文,谷雪峰手持鐵鉞一柄躬身雙手奉上道:「唐王有命:欽賜東方大將軍斧鉞,自此以後奉天征討,誅伐無道,為民除害,造福生靈。請將軍任之。」東方勝跪而受之,仍分授左右執掌。
又有導引官帶李治與東方勝登上第三層將壇,東方勝仍座南向北站定,已有唐王在壇上座北面南而拜。唐王捧龍章鳳篆,司禮官發令,樂隊奏八音之章,歌中和之曲,樂聲已畢,有太史官讀祝文:「大唐七百五十六年,唐王李治昭告於諸天聖人、昊天上帝及后土神祗,治得賴天地之德,百神之威而肅清海宇鎮撫萬姓。為國求賢禮敦三篤,雖有雄兵若無智將,進退開闔安得風行八表哉?因效黃帝拜風後,顓頊用祝融,殷湯拜伊尹,周公拜呂望。是以拜丞相東方勝為大元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