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海運,這個是從來都沒有執行過的,但是這些年來,特別是鐵路貫通之後,海上運輸,已經不是一個偶然的,而是必然了的。
北宋的整個交通,是建立在龐大的運河和遍布在整個南北的水網上面的,藉助著這個網絡,他們可以更加方便的,通行於各個的城市,互通有無。
不過,在整個網絡之中,漕運是最重要的,這關係到整個北方的糧食問題。
從漢唐之後,伴隨著北方被過度的開發,再加上北方的氣候條件開始發生了改變,北方已經無法承受的龐大的人口。
因為一直以來都是中心的誒關係,北方的人口非常的龐大,特別是北宋的汴梁,一個百萬人的城市,加上京畿和周邊重要的城市,這個數量就更多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要保證整個北方糧食問題,漕運幾乎是占據了整個運河的大部分的運力。
這種情況,在之前,沒有太多的問題,畢竟,整個北宋要使用這種運力的,並不是多,在漕運之餘,也差不多可以了。
可是在定海軍崛起,工商業已經成為了北宋的重要的支柱的前提下,這個運力問題就成為了關鍵。
漕運相對於普通的路上運輸,要節約不少,可是跟海船比起來,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丁海軍大規模的使用西式帆船,在非季風的季節,也可以運輸這一點,足以提升效率和節約大量的成本。
在運力矛盾出現之後,在定海軍的提醒之下,開啟了海運,從最開始的,只有10艘船,差不多一個月20萬料運力,增加到了現在,每年差不多1000萬料的運力,提升非常廣泛,基本上解決了北方的糧食問題。
漕運可以,那麼物資和後勤也可以,如果說,這一批禁軍,只是攜帶必要的物資,輕裝前進,這樣行進的速度會快很多,有可能在半個月之內,抵達目的地。
甚至更進一步,用海船直接的運送5萬大軍,這可不是遼東半島時期的幾千人,也不是遼東班到時候,精挑細選,這是常備軍,一個最少3萬人以上的大軍,他們不是每一個都適合坐船,同樣的,這個運送的距離也長了點,從江寧上船,一路蜿蜒下行,一直到廣州的話,差不多就是3000里,不是遼東半島,只是一天,最多兩天在船上,這樣起碼算下來,10天以上。
可是軍情緊急,這已經不是出兵和不出兵的問題,是怎麼出兵的問題。
韓琦,富弼,還有樞密院的各個相公們,經過了簡單的商議,最終決定,所有大軍集中起來,從汴梁出發,直接火車抵達江寧,到了江寧之後,分成兩路。
一路大概8000人左右,由精銳之中精挑細選出來,作為先鋒,直接乘船,跟絕大多數的物資一起,通過海船,前往廣州,走海路。
一路稍稍的緩和一點,在江寧這裡出發,攜帶必要的物資和裝備,走陸路,前往廣州。
預計,最快的海上,會在半個月之後抵達廣州,最慢的,將會有一個月的時間,在陸路抵達廣州。
在眾多的宰撫們看來,雖然依智高包圍了廣州,可是廣州的城防足夠的強悍,只要小心起來,應該是不必擔心被攻破,一個月的時間,應該沒多大問題。
決議下達了,整個樞密院和軍方開始行動了起來,而韓琦為首的文官,則開始查漏補缺。
這兩年以來,政府的財政是寬裕的,很多的東西,都放在了民生問題上面,因為打敗了遼國,拿回了幽雲,就連西夏也幾乎滅亡,似乎周圍沒有挑釁的力量了,可是依智高卻如同一個重重的耳光,扇在了他們的臉上。
北宋並不是沒有任何的威脅的,面對著邊境複雜的局勢,還是有一些問題的。
之前整個城防建設,大多數都集中在北方,幽雲幾乎修建了600座棱堡,西北也不少,差不多300多座,正是它們,給了北宋強大的支撐,可以不必擔心被攻破的。
相對而言,南方太少了,如果在廣南,哪怕有10個棱堡,就足以能夠抵擋住依智高的攻擊,不至於被直接打到廣州城下。
現在考慮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