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武后駕臨
陳青兕一點一點,自己對於海東局面情況的分析,細細說清。
在場的諸位,除了李治這個皇帝都是知兵之人。
但面對分析的如此清晰明了的情況,就算是李治也明白了一點,想要打的輕鬆,就直接進攻高句麗,新羅會全力配合,但這樣漢江平原的肥肉,少不得就落到新羅嘴裡了。
先滅百濟,這仗肯定會難打一些,可獲得的利益卻是最大的。
李治明了的點了點頭,說道:「諸卿還有什麼可補充的?」
他見諸位盡皆不語,也知海東的事情,已經讓陳青兕說透,便道:「如此,針對速戰速決,與新羅配合,快速解決半島事情,還是進攻百濟?」
陳青兕表情不變,心裡卻吐槽了一句,你懂個錘子。
他見李治一副聽明白的表情,還以為他真懂了,可下一句就暴露了這位大唐天子在軍事上的不足。
哪有兩個選擇?
進攻百濟是唯一的選擇。
讓利新羅,確實能打的輕鬆,能夠以最小的代價覆滅高句麗,平定海東亂局。
可之後呢?
新羅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高句麗,東北的隱患依然健在。
渤海國、契丹怎麼起來的?
不就是因為新羅起來了,唐朝在東北的影響力下降的結果?
新羅可以存在,但不能發展起來。
現在讓利,確實能讓海東儘快平定,未來的隱患卻是不小。
當然陳青兕並沒有冒失的去挑李治的錯,只是道:「臣以為先滅百濟,更為妥當。」
李績這老狐狸自然也當作沒聽出來,作揖道:「臣也以為先攻百濟符合我軍利益。」
蘇定方、任雅相、姜恪三人也不知聽沒聽出李治表露的短見心思,也先後表示進攻百濟更為妥當。
李治見眾口一致,也放棄了先攻高句麗的念頭,其實他自己心裡是偏向快一點結束海東戰事的。
這不符合他的性格,卻符合大唐的情況。
大唐的經濟問題比想像中的嚴重,因為陳青兕的出現,唐朝固然避免了未來被新羅、吐蕃相互拉扯牽制的局面,卻也讓鐵勒、吐蕃的危機提前到來。
短短的一年時間,朝廷兩線作戰,一線西域,一線是後來的漠北、青海。
尤其是青海,朝廷折損了不少兵馬,犒賞撫恤,這些日子,李治沒少為錢糧發愁,也是因此動了速戰速決,讓利的念頭。
畢竟在李治看來,新羅就算有私心,也不過是只貓,即便有些野性,也無法威脅朝廷。
其實他這心思也不算差,新羅自金庾信死後,徹底失去了外拓的能力,終唐一朝都沒有對大唐造成威脅。
定下了戰略,接下來商議的就是戰前準備。
這方面陳青兕沒有多少話語權,屬於他的弱項,聽得特別認真。
李績、蘇定方探討的特別激烈,主要問題還是在行軍路線上,想要跨過高句麗直取百濟,水軍是繞不開的關鍵。
跨海運輸大軍作戰,需要豐富的海上行船以及水戰經驗。
這方面正是朝廷所欠缺的
唐朝並非沒有水軍,但唐朝的水軍作戰行船經驗以江湖河為主,海戰的經驗少之又少。
這些年唯一的行船經驗就是從登州蓬萊,進攻遼東的丹東,還是十年前,薛萬徹帶的兵。
李績的意見是保守,繼續從登州過渤海海峽前往丹東,然後沿著海岸線行船進入百濟,規避海上未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