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城。
陳青兕遠在高原之上並不知道長安之事,他先等到的是李治對王孝傑這個吐蕃贊普的冊封,大唐天子親下旨意,冊封吐蕃贊普芒松芒贊為西海郡王。
宣旨之人正是陳青兕的老朋友禮部侍郎高智周,也是清流一派的核心人物。
「知周,長安一切可好?」
得知傳旨的人是高智周,陳青兕親自迎接。
高智周作揖道:「一切皆好,某此來還特地去了一趟陳宅,帶了兩位尊夫人與小郎君的家書。過會兒交給先生」
陳青兕聽到還有家書,臉上略顯尷尬,忙道:「知周懂我,來,一路辛苦,先進城休息,這高原氣候,可不容忽視。」
當夜陳青兕就跟高智周秉燭夜談,跟他聞訊自己離開的這段時間長安的情況。
高智周是清流派的核心成員,對於廟堂的局勢還是有一定了解的,當即將廟堂之事跟陳青兕細說。
高智周說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關於宰相張文瓘。
「張相公,已經給陛下貶出廟堂了。」
他說起這話的時候,言語中有些唏噓。
其實清流一派大多人都不厭惡張文瓘,如果不是張文瓘一意孤行,非得跟陳青兕鬧,清流派不會跟以張文瓘為首的太子黨對碰的。
李治朝的吏治問題有些嚴重,大唐發展到這裡,廟堂上充斥著各種開國勛貴的二代三代,或是他們的親朋故交,各部機構也有很多老油條。這是任何朝代都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李治自己道德也不高,吏治情況比貞觀朝差遠了。
張文瓘能夠整頓吏治,對於清流派來說是喜聞樂見的事情。
而且張文瓘也確實整治了廟堂懶政怠政的現象
陳青兕搖頭道:「不奇怪,不用想,定是因為拒絕與大食國開戰,惹著了陛下。」
高智周默默頷首,顯然就是這個緣故,略微惋惜道:「張相公詳細計算了與大食國開戰的成本,計算了自出兵起,朝廷所花費的糧草錢帛勞力,再三向陛下諫言,說將這些錢用於百姓,將會打造一個遠超文景的盛世。」
陳青兕嘲弄道:「腐儒的幻想之見!將美好的生活寄望於敵人的仁慈」
張文瓘只想著怎麼讓華夏百姓過上好日子,卻不曾想過現在大唐的和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無數大唐軍人用生命換來的。是李靖、李績、蘇定方、程名振、契苾何力這些大將一點點打出來的。
全力發展民生是不錯,但若沒有軍事力量的支持,那就是一塊是人都能咬上一口的肥肉。
陳青兕記憶中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清朝與美洲的印第安人
清朝固步自封,招誰惹誰了?強行被堅船打跑轟開了大門,然後成為各方侵略者掠奪的對象
至於美洲大陸更是冤枉,讓一群強盜畜生殺得幾乎滅族。
沒有實力護衛自身,再富也是人家嘴裡的肉。
張文瓘覺得將跟大食國開戰的軍餉物資拿來發展民生,能夠大利天下。
這個倒是不假
可他真以為唐朝不打這一仗,大食國就會放棄交兵?
真為了中原周邊的民生,放棄好不容易得到的西域,周邊的屬國會怎麼看?
他們會覺得大唐仁厚,然後瞻仰大唐仁德,繼續臣服?
異想天開。
他們只會覺得大唐不行了,要來分一杯羹。
到時候群起而攻之,又當如何?
大唐已經到了這個體量,很多時候是退不得的。
陳青兕不是不知道現今的大唐需要休養生息,如果不是大食國的威脅,依照陳青兕最先的戰略目的就是休養生息,只是大食國的重心突然東轉,朝廷也只能因時制宜,改變國策,選擇與之對抗。
這一切的因素,張文瓘是完全不理會,反而覺得是陳青兕、蘇定方這樣的人為了自己的軍功,為了流芳千古的藉口。
這也是兩人一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