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城下之盟,或者直接滅吳!
為了這一戰,齊侯杵臼可謂是等了整整三十年!
齊侯杵臼在會盟上宣讀吳國的罪行,要求吳國恢復井田制,並推翻此前所建立的一切新法,同時得寸進尺的強令吳國割讓大江以北的城邑土地。
這是典型的敲詐勒索,慶忌自然不會答應!
不過,吳國與諸侯聯軍的這一戰,已經是不可避免的。
於是慶忌令王后季蔻監國,垂簾聽政,太宰季札、左丞相文種與右丞相計然三人輔左,垂拱而治。
慶忌則是親率步騎五萬人,誓師之後,從金陵城出發,浩浩蕩蕩的奔赴前線。
吳國原先的計劃是在徐地或者鍾吾地與諸侯聯軍展開大戰,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齊侯杵臼在會盟後,就帶著十五萬的諸侯聯軍南下,兵鋒直指淮水,而非是借道鍾吾國或徐國!
淮水即淮河,是華夏重要的內陸河流之一,歷史上因為有獨立的入海口,流域廣大,與長江、黃河(大河)、濟水並稱「四瀆」!
此時,在淮河的南岸,吳軍與諸侯聯軍正在對峙。
「吼!吼!吼!」
吳軍五萬人馬,劃分成十個偌大的方陣,分為中軍、左軍、右軍、前軍、後軍。
中軍由吳王慶忌統率,基本上都是精銳,包括羽林軍、虎賁軍兩大精銳之師。
前軍由御史大夫孫武統率,包括八百人的陷陣營,大量的弓弩手與盾牌手。
左軍由衛尉熊子丹統率,麾下多是戰車兵、武士。
右軍由郎中令黑夫統率,麾下多是步卒、長矛兵、戰車兵等等。
後軍由大司馬孫憑統率,幾乎是清一色的步卒。
此時,在廣袤的曠野之上,五萬名吳軍將士,身穿緋紅顏色的戰衣,頂盔摜甲,手中的長矛銅戈直指蒼穹,高聲嘶吼之間,一股巨大的聲浪沖天而起。
氣沖霄漢!
前軍的盾牌陣好似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擋在吳軍將士的前方,盾牌手們或半蹲著,保持這樣的姿勢一動不動。
盾牌陣的後邊則是戰車兵和弓弩手,他們都目視前方,對於人多勢眾的敵軍,沒有絲毫害怕的情緒!
自從吳國推行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後,在吳軍將士們的眼中,對面的敵人,看起來就是一個個行走的爵位和賞錢、土地……
反觀對面的諸侯聯軍,各種各樣的將士都有,穿著不同顏色的衣甲,更有甚者,是被拉了壯丁前來作戰的,連一套最基本的武器盔甲都沒有!
這仗怎麼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wap.